保险理赔,是指在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而使被保险人财产受到损失或人身生命受到损害时,或保单约定的其它保险事故出现而需要给付保险金时,保险公司根据合同规定,履行赔偿或给付责任的行为,是直接体现保险职能和履行保险责任的工作。简单的说,保险理赔是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发生风险事故后,对被保险人提出的索赔请求进行处理的行为。在保险经营中,保险理赔是保险补偿职能的具体体现。保险理赔的近因原则:
近因原则是指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原因,这是保险理赔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当被保险人的损失是直接由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造成的,保险人才予以赔偿。也就是说,保险事故的发生与损失事实的形成,两者之间必须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存在,才能构成保险赔偿的条件。
灵活运用保险近因原则是消费者维权的手段。
理赔依据近因而来
现实生活中,引发损失的原因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导致损失的原因,在运用近因原则时也各不相同。但是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引发损失的原因单一 由单一原因引发损失的情况,在实际理赔过程中操作相对简单。实践中,理赔人员只需要判定这一原因是否属于保险责任即可,而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受益人也往往很少会有异议。比如,张某在走山路的时候不小心摔坏了腿,如果张某买了意外险,那么保险公司就应该给予张某相应的保险金,但是如果张某投保的是重疾险,那么保险公司不需理赔,这明显超越了重疾的承保范围。
多种原因导致损失 理赔纠纷往往发生于多个原因导致的保险损失。其中两种情况最易产生分歧。第一种是多个原因造成保险损失,且每一个都是事故的近因,不过只有一些近因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另一部分超过了范围。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需要理赔的是责任范围内的保险损失,消费者也可以为这部分原因据理力争索要赔偿。另一种情况是多个造成损失的原因之间相互依存、或存在因果关系,在判断近因时容易造成消费者和保险人之间的矛盾。
案例分析
某市进出口公司进口一批三五牌香烟,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平安险,保险金额100万元。运输途中船舶碰到恶劣气候,持续数日,通风设备无法打开,导致货仓内温度很高而且出现了舱汗,从而使这批进口香烟发霉变质,全部受损。该进出口公司遂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赔偿全部损失。
对本案处理的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对于本案保险公司应当拒赔。拒赔理由如下:本案中香烟发霉变质是由于受潮和舱汗这两个原因引起,而受潮和舱汗造成标的的损失责任分别由海上货运险的附加险中的受潮受热险和淡水雨淋险承保。该进出口公司只投保了平安险,没有投保一般附加险或者附加受潮受热险和淡水雨淋险,所以本案中的货物损失不属于承保责任范围,保险公司应拒绝赔偿。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保险公司应该给予赔偿。赔偿的理由是:诚然第一种意见中“香烟发霉变质是由于受潮和舱汗这两个原因引起”的说法没错。然而本案香烟受损之前,运输气候与受潮和舱汗都是造成香烟受损的原因。同时在本案中恶劣气候与受潮和舱汗连续发生,且又互为因果,恶劣气候是前因,受潮和舱汗是后果,即恶劣气候导致受潮和舱汗的发生,受潮和舱汗是恶劣气候的必然结果。因此恶劣气候是香烟受损的近因。根据近因原则,保险人负责赔偿承保的风险为近因所引起的损失。本案中恶劣气候是平安险承保的风险,所以保险公司应当赔偿100万元的香烟损失。
典章律师意见
本案的第二种处理意见是正确的。本案案情极其简单,两种不同意见的分歧点也十分浅显明了,但是本案道出了保险合同极其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即近因原则。近因原则是保险理赔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在确定发生事故是否属于保险事故,是否能够获得赔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理赔中是关键性的原则之一。国际上,保险立法都普遍规定,保险赔案判例都普遍遵循近因原则。
近因,亦称最近原因,并非指时间上、空间上的最近概念,而是指在引起保险标的损失有多种原因,且各个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中断的情况下,对标的损失的发生起支配作用的直接促成结果的或一直有效的原因。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索赔的保险标的损失必须是由保险人承保责任范围内的风险为近因所引起的损失,这就是近因原则。
近因原则从理论上看似乎不太复杂,但在实际保险理赔过程中,判定哪一种损失原因作为近因,比较复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而言,常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致损原因只有一个。这是较常见的情况,这唯一的致损原因即为近因。如果它属于保险人承保责任范围之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相反,该项原因不属于保险责任,则保险人不需要负责赔偿。
(2)致损原因有多个,它们同时发生或者先后发生,但却是相对独立的。由于致损原因相对独立,它们中每一个原因都可视作近因。如果这些致损原因均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保险人应予以赔偿。倘若都不属于承保责任的,就不赔。要是有的原因属于承保责任,有的却不是,而损失是可以分别估计出来的,保险人仅对属于承保责任的那部分损失负责赔偿。损失无法从价值上划分的,保险人则可全部不赔。
(3)致损原因有多个,它们连续发生,且彼此间又互为因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致损原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前一个损因就是致损的近因。前后损因都属于保险责任的,保险人当然要对损失负责。如果前一个损因不属于承保风险,而后一个损因却是,保险人对损失不必负责。反过来前一个损因属于承保责任,而后一个损因却不是,保险人仍然负责赔偿损失。本案即属于前一个损因属于承保责任,而后一个损因不属于承保责任的情况。
(4)致损原因有多个,它们是间断发生,但对损失的形成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这种情况下致损原因间断发生,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说,因果关系由于有新的独立的原因插入而中断,该新原因不是前一个原因必然的后果。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应当对这些间断发生的原因仔细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致损的近因。因为尽管它们对造成的损失都起着重要作用,但一般来说不会完全一样,终究有主次之分和作用多少之差别的。如果所有损因都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就不必判定近因,保险人负责赔偿损失。如果它们中有的损因不是承保人承保风险,就必须先找出近因,再运用近因原则确定保险人是否要对损失负责赔偿。
我国《保险法》对近因原则没有作出规定。我国《海商法》对近因原则也没有作出直接规定,但是《海商法》第26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近因原则是国际上保险理赔遵循的基本准则,属于国际惯例。我国《保险法》第147条规定:“海上保险适用海商法的有关规定。海商法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因此,我国的海上保险适用近因原则。本案中“投保平安险的货物发生损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的正确处理意见正是“海上保险适用近因原则”的具体体现。然而,近因原则并不是只有海上保险理赔过程必须遵守的。事实上,近因原则与可保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一样,是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其它险别的保险理赔同样要根据近因原则,在判定保险事故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近因引起的基础上来确定保险公司是否要对损失负责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