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以及专利法的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在我国应当承担以下民事责任:
  1停止侵权。停止侵权是所有在被诉时尚在继续的民事侵权行为首先应当承担的责任。专利侵权行为也不例外。只要存在侵权行为,无论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无论是否造成损失,都应当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
  2赔偿损失。对于造成损失的侵权行为,行为人除了承担停止侵害的侵权责任外,一般还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免除赔偿责任(详见“赔偿责任的免除”)。
  3消除影响。由于侵权行为使专利权人的商誉受到损害的,侵权者应当承担消除影响的责任,通过媒体发表声明或者登载侵权判决或者决定,以消除侵权行为对专利权人带来的不利影响。
  4赔礼道歉。当侵权行为败坏了专利权人的商誉时,专利权人往往有怨气,因此,侵权者应当向专利权人赔礼道歉。
  应当注意的是,除了民事责任以外,专利侵权行为不需要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无论专利权人是否具有过错,无论侵权行为对专利权人造成了多达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了多少非法利益,如果侵权行为人没有在侵权的同时实施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行为人都不需要承担行政违法责任和刑事责任。一些刑法学者在解释《刑法》第216条的时候,没有将“假冒他人专利”与专利侵权行为进行区分,这是因为对专利制度的不熟悉而造成的④。在实践中,部分法院根据《刑法》第216条规定对单纯的专利侵权行为作出了构成“假冒他人专利罪”的判决。
   
【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0修正)[20000825]
  第五十七条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检索报告。
(相关资料: 行政法规2篇 部门规章3篇 司法解释2篇 地方法规4篇 案例1篇 裁判文书73篇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9篇 实务指南)
  第六十条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相关资料: 案例1篇 裁判文书93篇 相关论文2篇 实务指南)
  第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一)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该产品的;
  (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四)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立法为典 · 立言为章

©  四川典章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